1979年满江红配资,黄火青与老兵肖成佳的重逢
1979年5月的一个午后,在最高检察院的大门口,一位衣着朴素的老农正来回踱步,偶尔望向门内,显得焦虑又急切。尽管天气已经转暖,但他仍穿着一件厚重的棉袄,显得有些格格不入。站定时,他便把手插进袖里,低头自言自语。这样的举动引起了警卫班长的注意,他好奇地走了过来,询问老农为何在此逗留。
老农显得有些犹豫,可能是因为不习惯城市的环境,也有些不知所措。他只是低声开口:“小同志,我来找黄火青,能帮我引见一下吗?”警卫班长听后轻笑一声,带着些许不耐烦:“老大爷,您找首长干什么呀?他可不是你想见就能见的。” 黄火青当时担任最高检察院的检察长,事务繁忙,根本没有空余时间应付陌生人。
老农依然坚持:“小伙子,我是黄首长的老部下,红9军团宣传队的肖成佳,请帮我进去一趟,报告一声。”警卫班长有些不屑一顾:“您这话真是开玩笑,首长现在忙得不可开交,哪有时间理您?”尽管老农不断请求,但班长依然坚决不同意,并催促他离开。
展开剩余81%然而,刚刚这时,院门内驶出了一辆轿车,警卫班长瞄了一眼车里,心里一动,说:“大爷,车里坐的就是您要找的首长满江红配资,他要出门了,您现在去哪里找他?”话音未落,老农似乎下定了决心,他毫不犹豫地冲向了轿车的前方。
黄火青的车在行驶到大门口时,突然被一个黑影挡住,驾驶员惊慌失措,急忙刹车并打方向盘,幸好车技熟练,才勉强避过事故。黄火青坐在车后座,正在思考一些重大的案件,整个人深陷工作中的难题。突然的刹车让他有些生气:“怎么回事?”
车外的老农急切地敲着车窗,大声喊道:“老首长!老首长!我是肖成佳,宣传队的,红9军团的,您不记得我了吗?” 黄火青听到这熟悉的声音,愣了一下,虽然脑海里有点模糊,但这名字似乎是在哪里听说过。车内的警卫和驾驶员纷纷责骂老农鲁莽,但黄火青示意他们停下来,他已经隐约明白了事情的真相。
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,黄火青决定把他请进了办公室。在那里,他依然疑惑不解:“你说你是肖成佳,可是怎么证明呢?我怎么知道你真的是他?” 老农脸上的焦急之情愈加明显,突然他眼睛一亮,立刻激动地说道:“首长,‘花机关’,《杜娘歌》,您还记得吗?”说完,他便高声唱了起来。那是一个已经过去了几十年的旋律,虽然年迈的他唱得沙哑且失真,但每一个音符却充满了他对那个青葱岁月的怀念。
肖成佳的歌声让黄火青泪如雨下。瞬间满江红配资,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。黄火青站起身,紧紧抱住了他:“你还是那个‘红小鬼’,这首歌是我教给你的!”他们相拥而泣,回忆起那些共同走过的峥嵘岁月。
《杜娘歌》是当年黄火青亲自教唱的苏联歌曲,而“花机关”则是红9军团时常上演的剧目之一。肖成佳正是那时的宣传队长,剧中他饰演着“3号”角色。这些回忆,犹如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面,在两位老战士的心头荡漾。
肖成佳出身于革命老区吉安,年幼时生活贫困,但父母节衣缩食将他送进私塾。即便生活艰难,他依旧十分努力地学习。到了12岁,他遇到了改变一生的机会——红军的号召。1928年,他加入了红军,成为了那个年代的“红小鬼”。
在红军中,肖成佳从一个普通的儿童团员逐渐成长为宣传干事,并因其优秀的表现被调往红9军团。他深知宣传工作的重要性,常常穿梭于各个连队,用歌声和话剧激励士气,鼓舞战斗意志。红9军团曾在长征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,肖成佳和他的战友们为革命事业贡献了青春与热血。
在艰苦的长征中,肖成佳经历了无数的战斗,其中尤以娄山关一役最为铭刻。他带领战士们成功伏击了敌军,虽然是第一次指挥战斗,但最终取得了胜利。这次战斗使得肖成佳深刻意识到,革命的道路充满艰险,但只有不断前行,才能最终迎来胜利的曙光。
然而,长征的残酷与牺牲也让肖成佳深感痛楚。最终,他因为战争中的伤势被敌人俘虏,并被送回故乡。他被关押了很长时间,直到母亲筹款将他赎回。即便如此,肖成佳依然心怀革命梦想,不放弃重新回到红军的希望。
新中国成立后,肖成佳十分激动,但由于战乱,他的身份无法得到认证。直到1970年代,他偶然在广播中听到黄火青的名字,决定亲自前往北京寻求帮助。
1979年,他终于找到了黄火青,两位老战友的重逢,犹如时光倒流,让他们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岁月。黄火青为肖成佳写了证明材料,并给予了他帮助,让这位曾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老兵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认可。
黄火青的援助,不仅是一张证明身份的材料满江红配资,更是对肖成佳一生奋斗的尊重。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,黄火青为他提供了粮票和金钱,展示了老战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与关怀。
发布于:天津市N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